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加快速度
在逐步形成以国内外双周期为主体,以国内外双周期为主体的新发展模式的背景下,我国流通体系的建设敲响了提速的号角。经济参考新闻的记者从业界获悉,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经计划研究相关的高层设计方案,许多地方也已开始研究和规划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。
9 月 9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明确指出,流通体制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性作用,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必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,以构建新的发展模式,在此之前,国家发改委和 13 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发布了 "推进物流业深层次一体化和创新发展,促进物流成本降低和效率,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计划"。
现代流通体制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高质量经济发展和新的 "双周期" 发展模式建设的背景下,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。"中国人民大学商业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王小东在接受" 经济参考报 " 采访时说。
在地方一级,包括河南、重庆、新疆、吉林、安徽等地正在加紧规划,并在建设现代综合运输系统、贸易流通系统、应急物流系统等方面进行部署。
9 月 17 日召开的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指出,要充分发挥河南的区位优势,大力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,包括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,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贸易流通体系,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。
9月21日召开的重庆市市委常务会议从加快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设、加快完善商贸流通体系、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、加快支付结算等金融供应保障体系建设、加快应急物流体系建设、加快制定流通领域的制度规范和标准、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等方面进行了部署。
日前召开的吉林省委常委会议还指出,要把国民经济平稳流通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,协调现代流通系统硬件和软件建设,开发新的流通技术新业务和新模式,完善流通领域的制度规范和标准,培育和加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,更好地融入新的发展模式。
专家们指出,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,一方面要着力解决当前体制环境中存在的制约因素,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新趋势的变化,支持长远发展。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登才在接受"经济参考新闻"采访时说,从制度环境和运行机制的角度看,问题主要体现在"三难"、"三难"、"难用地"、"难融资难"、"三多"、"三线"、"多收费、多税负"、"三低"、"多式联运率低、标准化水平低、产业集中度低"等四个方面。"三不顺利",基础设施连通不顺畅,仓库干式连接不顺畅,信息互联与共享不顺畅。
中国流通业的流通成本仍然很高,而且流通过程没有得到优化。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丁俊发说,相对来说,初级和二级生产的物流成本将高于第三生产,第三生产的比例将逐步增加,这将导致物流费用相对较低。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信息技术的进步,物流成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已从过去的24%下降到2019年的14.7%,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炜指出,现代流通体制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流通功能的产业体系,是实现商品和资源有效分配、高效配置和增值的市场载体,是实现从采购到生产、再到消费的有机联系的纽带,为促进供需匹配、提高效率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动力。
她说,虽然近年来流通领域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,但流通体制的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,还有许多障碍需要打开。例如,流通业中的企业规模小,分布分散。我国90%的流通系统是中小型企业,大型企业很少有组织和网络化,难以全面总结信息。同时,市场体系还不完善,现代流通体制建设还存在一些制度缺陷,需要消除一些区域性障碍。
目前,数字化零售体系已见雏形,下一步,批发体系的数字化重构是重中之重,尤其要关注传统批发机构的数字化转型,包括批发市场向现代批发平台的转型升级在王晓东看来,当前,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,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,一是流通体系的数字化转型,二是流通体系和生产过程更好地融合,在数字经济时代,流通体系和生产过程的融合要充分发挥反向生产的主导作用,从市场反向主导柔性生产,让生产和流通服务于消费的需要。第三,交通物流配送体系是现代流通体系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。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,物流体系建设应走在前列,而物流业是现代流通业的基础子行业。
王炜还说,目前我国国际服务高附加值航空能力不足,专业化物流机场寥寥无几,大型国际高标准物流企业不多,包括5G在内的新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加快,下一步要处理大型国际流通企业,建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,推进数字化、智能化、跨境一体化,加强标准化建设。